English

首页>>爱眼知识

全国爱眼日丨关注白内障 重现新“视”界

作 者:admin发布时间:2022-06-07 15:55:01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参考宣传口号有5个,分别是“有远见,不近视”、“关注白内障,重现新‘视’界”、“眼睛一张照,慢病早知道;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关注眼健康,生活更精彩”、“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未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明亮、清晰的“视”界,是我们感受世界美好、获取信息最为基本的条件。大诗人白居易用“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形容他患白内障后模糊的视觉,而他用一句“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又告诉我们,白内障吃药没啥用,还是需要“手术”治疗。适逢全国第22个爱眼日,咱们一起“唠唠”白内障的那些事儿!

 

本期话题

1、什么是白内障

2、白内障的患病人群

3、白内障怎么治疗

4、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5、白内障手术是否必须需要植入人工晶体

6、人工晶状体的种类及选择原则

7、白内障手术后是否会复发,是否需要二次手术

8、影响白内障手术后视力的因素

什么是白内障

“大夫,我看东西特别模糊,感觉怎么擦都擦不干净,但是看近处的东西,比远处的稍微清楚一点,请问这算是白内障吗?”

“大夫,我最近发现晴天特别怕光,晚上出去遛弯,眼睛才舒服点,看远处东西也朦朦胧胧的”

上述不同的问题,都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诉。那么,什么是白内障呢?得了白内障,我们又会有哪些症状呢?若将我们眼睛成像系统比喻成生物“照相机”,那“照相机”的“镜头”即为晶状体,而“镜头”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混浊,即为“白内障”。具体而言,即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的患病人群

“大夫,我有糖尿病,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忽高忽低的,但是才不到40岁,怎么就得了白内障呢?不是说白内障都是老年人得的吗?”

“大夫,孩子早产,医生建议我们来咱们医院进行先天性白内障筛查,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得白内障吗?”那么,白内障真的都是老年人才得吗?

依据白内障的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药物相关性白内障等。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率最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年性白内障,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因机体代谢障碍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称为代谢性白内障,比如常见的糖尿病导致的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为儿童常见致盲性眼病,可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系统性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可为遗传性或母亲妊娠早期宫内病毒性感染、服用药物、患儿合并某些代谢性疾病等引起。部分严重的先白患儿,瞳孔区即可看见白色混浊,称之为“白瞳症”。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若不及时治疗,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弱视。因此如果发现孩子对于光亮、玩具、熟悉的家人等没有主动抓取或眼神跟随的反应,应及视就诊。

白内障 怎么治疗

“大夫,我得了白内障,但是我不想手术,我想保守治疗!听邻居们说啊,白内障手术能晚做就晚做!”,那么得了白内障是否有药物可以治疗?

白内障属于晶状体蛋白变性的疾病,就像煮熟的鸡蛋无法再变成蛋清一样,迄今为止尚无可治愈白内障的药物,手术仍为白内障唯一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

“大夫,白内障我先不治了,我把我的白内障‘养老一点,养熟一点’再做。过去不都说,越‘老’的白内障手术‘效果’越‘好’吗?”

需要提醒白内障患者:您千万别等白内障“熟透了”再考虑手术!白内障“熟透了”再手术这种观念,可能给您带来原本不必要的视力损失或病痛,诱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病。即使白内障暂时不需要手术治疗,也应该保持每3-6月复查的频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错过最合适您的手术时机。只要您觉得白内障造成的视力障碍,已经影响了您的正常工作或生活,即可考虑手术治疗。

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大夫,听说现在做白内障都是‘微创’,我要预约‘微创’手术。是不是白内障手术就不开口了?”。那么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是什么?

白内障手术一般分为2个步骤:第1步为白内障摘除,第2步为人工晶状体植入。目前,白内障摘除的主要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切口直径小于3mm)。但由于病情因素,并非每位患者都适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此具体的手术方式,还需要您的手术医生根据您的病情进行评估。

是否需要植入人工晶体

“大夫,我只想把我的白内障去掉,我家里条件不好,我可以不放那个‘人工晶体’吗?”。那么,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这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吗?

当您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后,此时您并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因为此时“照相机”“镜头”的“维修”工作仅完成了“坏镜头”的摘除。下一步,您的眼内需要装入一枚适合您的新的“人工镜头”——人工晶状体,才能使光线聚焦到“底片”上,完成“照相机”的“照相”工作。当然,如果您的“镜头固定系统”存在问题,可能出现暂时无法装入“新镜头”的情况,您也不用担心,主管医生会跟您充分沟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都尽可能获得优质的视觉效果。人工晶状体的植入过程中部分患者因为术中紧张,会有一过性的术眼胀疼,置入人工晶状体后即会消失。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及选择原则

“大夫,听说人工晶体那么多种类,还可以术后不戴老花镜,我该怎么选择呢?”

“大夫,我不怕花钱,就要最贵的晶体!”那么,人工晶体如何选择呢?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功能大致分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等。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点,顾名思义,只能在某一个距离提供清晰的视力,即不能“远近皆清晰”!因此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后为确保您“看远清楚”(比如您看公交车牌、买菜、遛弯、看电视等),看近(比如看书、看报、看手机等)就需要佩戴老花镜;如果您日常用眼习惯更倾向于视近或平时为中高度近视,您的医生会建议您预留一定程度的近视,那么看中距离或远距离时就需要戴近视眼镜。单焦点人工晶体又分为球面和非球面2种,其中非球面人工晶体可以更好的模拟我们自身的晶状体的成像情况,矫正部分相差,使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更优质。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理论上可使不同距离的物体在“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像,术后视近物无需老花镜矫正。但部分选择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患者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视觉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夜间眩光、光晕或一定程度的眩晕、恶心,需要患者具有较强的视觉接受能力以及术后一段时间的视觉适应期。

矫正散光的人工晶体:又称为环曲面人工晶体,针对角膜散光明显、规则并且白内障术后要求摘除散光性框架眼睛矫正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散光矫正型的人工晶体。

因此,可以认为没有一种人工晶体是“完美”的。具体种类的人工晶状体选择,还需要在您跟您的主诊医师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前提下,针对患者不同的术后用眼需求,选择最 “适合”您而非最“贵”的人工晶体。

白内障手术后是否会复发,是否需要二次手术

“大夫,我听邻居说,白内障做完手术咋还长呢,过几年看东西又不清楚了,白内障手术不‘保’一辈子呀?”

 首先需要明确,白内障手术后是不会再长出新的“白内障”。由于“镜头固定装置”其实是一层透明薄膜形成的“袋子”样结构,医学上称为后囊膜。该层薄膜上的细胞增殖,导致原本透明的“薄膜”发生了混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类似磨砂玻璃,看东西会再次模糊。发病时间或早或晚,大约在术后6个月至数年不等。针对较为严重的后发性白内障,您也不要恐慌害怕,仅需要在门诊类似裂隙灯检查仪器前完成,并不需要再次进入手术室。治疗方式也很成熟,利用“激光”进行混浊囊膜的切开即可。治疗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受到疼痛。

影响白内障手术后视力的因素

“大夫,我这个白内障手术后,视力能到1.0吗?之前大夫说我得白内障的这个眼还有黄斑变性,眼底出过血!”那么,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我们眼睛“照相机”能“照”出清晰、高质量的像,除了需要清晰的“镜头”——晶状体,还需要有健康的“底片”——视网膜。白内障手术仅仅是更换了一个新的“镜头”,如果您既往合并了黄斑变性、视网膜出血、视神经疾病等影响“底片”成像功能的疾病,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您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情况。另外,眼睛表面的“泪膜”不稳定、合并散光,都会影响您的裸眼视力。

以上仅为关于白内障的一部分内容,如果您有关于白内障疾病或者手术的困扰,欢迎大家来我院白内障中心咨询。祝大家都可以有机会收获更为清晰的 “视”界,不仅可以看的见,还要看得清,看得舒适,赢得更高质量的生活!

供稿:白内障中心